日前,我院“數字賦能,共創(chuàng)未來”BIM技術應用競賽“集體賽”成功舉辦。經過激烈角逐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工程院BIM競賽團隊設計的“南安市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”榮獲三等獎。
南安市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是2019年水利部首批試點項目,南安市老港溪上游段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為其中子項目,整治河長3.21km,治理措施涵蓋水系連通、河道清障、清淤疏浚、岸坡整治、景觀人文等。該項目在全國首批2020-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(xiāng)村建設試點縣實施情況終期評估結果獲評“優(yōu)秀”,成為沿海獨流入海河流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示范。
該項目BIM設計應用涉及水工、景觀、結構、建筑等多專業(yè)成果建模,涵蓋亭、臺、廊、架、湖、岸、巢、壩等諸多節(jié)點難點,設計內容豐富。因此,項目集結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工程院各專業(yè)人才16人,組成BIM技術應用競賽團隊。由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工程院院長吳秋華擔任團隊總負責人,根據建模及成果展示需求,分為水工組、景觀組、綜合組及后期制作組,高效開展各自模塊的任務,確保準時、保質提交成果。
備賽期間,團隊針對本次選取工程仿古建筑構件“小而多”的特點,在BIM軟件基礎上進行了二次開發(fā),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質量;針對河道整治“水利+生態(tài)+景觀”的工程亮點,積極尋求最新渲染軟件,掌握前沿軟件應用技術,提升了模型展示效果。在視頻剪輯、解說文稿等方面上,團隊力求精益求精,與時間賽跑,在48小時內完成視頻剪輯和后期配音工作,視頻作品多視角、多方向呈現了如何將“水系連通與農村水系整治項目”做到“美美與共”的美好愿景。
為取長補短,不斷提高BIM設計效果,團隊在設計過程中共運用了7款軟件。其中,通過多重嵌套成功開發(fā)了屋頂瓦片參數化族,實現精確還原屋頂細節(jié),解決手工鋪設的屋頂瓦片模型面位多、體量大、建模用時長的問題;通過revit建模,快速剖切斷面、生成工程量表格,有效提高工作效率;通過數字化的形式直觀反映工程區(qū)地勢高低分布情況,為河道護岸的選線、景觀節(jié)點的布置做出初步判斷;通過后期渲染,百分百還原設計方案場景,比傳統(tǒng)效果圖更真實地展現了設計方案,達到了所見即所得的效果。
該項目BIM設計應用實用性強,意義深遠,為參建各方提供了快捷、高效的溝通平臺。從規(guī)劃、設計到施工,團隊不斷對項目方案模型進行完善,實現快速修改,讓工程參建各方在項目全周期共享信息,提高工作效率,并為施工期微地形場地塑造提供技術指導。景觀池塘邊坡、護岸坡面均為變坡設計,此類微地形設計難以通過傳統(tǒng)CAD進行直觀的制圖表達,通過BIM協(xié)同設計利用創(chuàng)建復雜形狀,能夠更直觀的展示微地形塑造效果,降低識圖誤差,從而節(jié)省設計、施工單位溝通的時間;將水利建設和生態(tài)景觀完美融合,擘畫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、人和”的幸福河湖樣板,對類似“水美鄉(xiāng)村”“幸福河湖”等生態(tài)水利建設項目的BIM應用具有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。
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強,BIM設計應用普及率越來越高,這意味著對BIM設計的要求也更高,需要創(chuàng)建高水平BIM團隊,引領未來?!睂τ趯嵤〣IM技術的改進方向,團隊成員一致認為,各專業(yè)要高度協(xié)調配合、加強聯系,才能在短時間內呈現效果最好、最直觀、最真實的場景動態(tài)還原。同時,要不斷加強BIM人才培養(yǎng)機制,完善團隊建設,提升BIM設計水平,將BIM設計應用融入于工程設計、施工、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中,實現設計階段可控、施工階段可管、運維階段可知的目標,實現生態(tài)水利工程與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共融的局面,鑄就生態(tài)水利精品。
下一步,團隊將想方設法把BIM三維仿真模型技術優(yōu)勢與傾斜攝影技術結合起來,實現現狀場地模型與設計模型相融合,并通過VR技術,創(chuàng)建仿真場景交互式體驗,幫助施工單位和管理單位更加直觀了解項目總體情況。